首页汉语词典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的意思
wénzhìbīnbīn

文质彬彬


拼音wén zhì bīn bīn
注音ㄨㄣˊ ㄓˋ ㄅ一ㄣ ㄅ一ㄣ

成语解释 文质彬彬

繁体文質彬彬


文质彬彬

词语解释

文质彬彬[ wén zhì bīn bīn ]

⒈  原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。形容气质温文尔雅,行为举止端正。

gentle; balance of outward grace and solid worth; combination of elegance end plainness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文质斌斌”。

⒉  文华质朴配合得宜,既有文彩,又很朴实。

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
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:“彬彬,文质相半之貌。”
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敷奏以言,则文章可採;明试以功,则政有异迹。文质彬彬,朕甚嘉之。”
《南史·庾杲之刘怀珍等传论》:“怀珍 宗族文质斌斌,自 宋 至 梁,时移三代,或从隐节取高,或从文雅见重。”
明 刘基 《梅颂》:“文质彬彬,德之仪兮。”
章炳麟 《论式》:“如曏者一二耆秀,皆浮华交会之材,譁世取宠之士,嘘枯吹生之文,非所谓文质彬彬者也。”

⒊  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。

元 费唐臣 《贬黄州》第三折:“见如今御史臺威风凛凛,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。”
毛泽东 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革命不是请客吃饭,不是做文章,不是绘画绣花,不能那样雅致,那样从容不迫,文质彬彬,那样温良恭俭让。”
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三四章:“陈教授 文质彬彬从容不迫地说。”

国语辞典

文质彬彬[ wén zhí bīn bīn ]

⒈  文采和实质均备,配合谐调。语出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。唐·王勃〈三国论〉:「文帝富于春秋,光膺禅让,临朝恭俭,博览坟籍,文质彬彬,庶几君子者矣。」也作「彬彬文质」。

《论语·雍也》:「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」
《镜花缘·第一五回》:「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质彬彬,极其清秀。」

温柔敦厚 温文尔雅

龙骧虎步 俗不可耐

分字解释


※ "文质彬彬"的意思解释、文质彬彬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文明学生的形象应当是言行举止温文尔雅、文质彬彬的。

2.白白净净,文质彬彬,一副金丝边眼镜,玉树临风的一个小伙子印象!

3.最初饭上始源,是因为他文质彬彬谦虚有礼。

4.彭瑞娟看见他文质彬彬对着自己说话,就像看见一个**的屎壳郎一样恶心。

5.第二,革命不是请客吃饭,不是做文章,不是绘画绣花,不能那样雅致,那样从容不迫,文质彬彬,那样温良恭俭让。

6.别看他平日文质彬彬,打起球来,可一点都不让对方有喘气机会。

7.他永远衣冠整洁,头发一尘不染,文质彬彬的令人畏然起敬。

8.而战国纵横捭阖的政治形势使各国完全撕去了文质彬彬的外衣,赋诗从此销声匿迹。

9.革命不是请客吃饭,不是做文章,不是绘画绣花,不能那样雅致,那样从容不迫,文质彬彬,那样温良恭俭让。

10.他们走后第两天,洼塘村来了一个年轻男子,他看起来文质彬彬一表人才,在村里到处找人闲聊,就好像无所事事的少爷,出来见见市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