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ū

比丘


拼音bǐ qiū
注音ㄅ一ˇ ㄑ一ㄡ

比丘

词语解释

比丘[ bǐ qiū ]

⒈  和尚。梵语,khiksu的译音。

桑门为息心,比丘为行乞。——《魏书·释老志》

monk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比邱”。佛教语。梵语的译音。意译“乞士”,以上从诸佛乞法,下就俗人乞食得名,为佛教出家“五众”之一。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,俗称和尚。

北魏 杨衒之 《洛阳伽蓝记·永宁寺》:“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。”
南朝 梁 沉约 《述僧设会论》:“佛率比丘入城乞食,威仪举止,动目应心。”
元 张宪 《酬海藏主纸扇歌》:“终焉不得志,屏弃妻子祝髮为比邱。”
明 徐渭 《九流》诗:“九流 渭 也落何流?戴髮星星一比丘。”
清 和邦额 《夜谭随录·藕花》:“遂髠緇为比邱,云游不知所终。”
胡适 《<西游记>考证》七:“于彼山中,有一比丘名 功德云。”

国语辞典

比丘[ bǐ qiū ]

⒈  佛教用语。为梵语Bhiksu的音译。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。元·李好古也作「比邱」、「苾刍」。

《大宝积经·卷一》:「譬如今世多闻比丘住阿兰若,或聚落中。」
《张生煮海·第一折》:「释门大道要参修,开阐宗源老比丘。」

英语Buddhist monk (loanword from Sanskrit /bhiksu/)​

德语Mönch (S)​

法语Bhikkhu

分字解释


※ "比丘"的意思解释、比丘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比丘亦尔,受人供养,趣自除恼;无得多求,坏其善心。譬如智者,筹量牛力,所堪多少,不令过分,以竭其力。

2.如果笔端的回忆能够一丝丝一缕缕再绕个手,我都已经计算好了,当我们学着年轻的比丘、比丘尼入舍卫大城乞食,于其城中次第乞已,还至本处时,我要把钵中最大最美的食物供养你,再不准你像以前一样软硬兼施趁人不备地把一片冰心掷入我的壶。

3.纵此心者,丧人善事。制之一处,无事不办。是故比丘,当勤精进,折伏汝心。

4.汝等比丘,若摄心者,心则在定。心在定故,能知世间,生灭法相。

5.七彼败于利得、供养与名誉,心生眩惑,对他之优秀比丘生贱视。

6.1911年,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姆.宾厄姆发现了位于南安第斯山茂密森林里的马丘比丘.

7.比丘亦尔,受人供养,趣自除恼;无得多求,坏其善心。譬如智者,筹量牛力,所堪多少,不令过分,以竭其力。鸠摩罗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