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ǎixìng

百姓



百姓

词语解释

百姓[ bǎi xìng ]

⒈  普通人——相对于官员、干部而言。

并皆暴犯百姓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百姓多闻其贤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common people;

⒉  (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)

引证解释

⒈  百官。

《书·尧典》:“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”
孔 传:“百姓,百官。”
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官不易方,而财不匱竭;求无不至,动无不济;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,是利之内也。”
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此五义者既成於上,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。”
清 陈鳣 《对策》:“古所谓百姓即百官,故《尧典》或与黎民对言,或与四海对言,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。”
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:“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? 盘庚 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,是邦伯、师长、百执事(百官、百工)之人。”

⒉  人民;民众。

《书·泰誓中》:“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。”
孔颖达 疏:“此‘百姓’与下‘百姓懔懔’皆谓天下众民也。”
《论语·颜渊》: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”
宋 孔平仲 《孔氏谈苑·元旦占候》:“又云:‘芒种雨,百姓苦。’盖芒种须晴明也。”
明 高启 《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》:“春风三月满京华,肯入寻常百姓家。”
杨朔 《昨日的临汾》:“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:有驼背的老人,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,顽皮的小孩,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。”

国语辞典

百姓[ bǎi xìng ]

⒈  百官族姓。古时贵族以其所封之地为姓,故称为「百姓」。

《书经·尧典》:「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百姓昭明,协和万邦。」
《史记·卷一·五帝本纪》:「九族既睦,便章百姓。百姓昭明,合和万国。」

⒉  泛指一般平民、国民。

《易经·系辞上》:「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鲜矣。」
《文选·袁宏·三国名臣序赞》:「夫百姓不能自治,故立君以治之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四〇回》:「我和你们众百姓在此痛饮一天,也是缘法。」

布衣 平民 黎民 赤子 庶民 人民 子民 苍生

国君

英语common people

德语Bevölkerung, der Mann auf der Strasse, Bewohner

法语peuple, les gens du peuple

分字解释


※ "百姓"的意思解释、百姓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金陵以至全省的老百姓都奔走相告,拍手称快,其他邓少的受害者纷纷到警察局,要求把自己受害的案件重新立案侦察。

2.顾耀宗从小就跟着父亲顾伯年带着独弦琴走南闯北,风风雨雨近80年,如今仍坚持四处义演,只为让这门濒临失传的非遗艺术飞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。

3.子弟兵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老百姓口碑载道。

4.朕自即位以来不违农时、百姓各安其业,使民养生丧死无憾,五十者衣帛、七十者食肉,圣人亦曰“未之有也”。

5.,佐助和飞段为分队长,一定要攻下汤之国,记住,占领汤之国后,务必活捉地方大名,另其写一份投降宣言,同时不要随意杀害村中百姓,同时立即贴出安民告示。

6.天色刚黄昏,全城各地的百姓就开始往主街上涌动,偕老带小,呼朋唤友,三五成群地出来观赏花灯,一时间主街的人潮越来越汹涌,一片地比肩接踵。

7.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,这时,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,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,让他们能安居乐业。

8.宁可不加入“WTo”也不让老百姓吃毒菜。

9.袭人笑道:可是你‘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’。我们偶然说一句略妨碍些的话,就说是不利之谈,你如今好好的咒他,是该的了。

10.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,这时,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,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,让他们能安家乐业。